原生家庭會對我們的性格造成多大的影響? 《超越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會對我們的性格造成多大的影響? 《超越原生家庭》

哈囉book們,這裡是閱部客,我是水丰刀

今天是我們閱說書66集,今天我們要介紹的書就是這本。美國婚姻家庭治療師羅納德﹒理查森博士所著的《超越原生家庭》

吵架與個性的緣由

你有沒有想過你跟你另一伴常常吵架的根本是從哪裡來?你的性格是從哪裡來?你以為你的每個決定都是自由意識下的產物嗎?錯了,都是來自於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什麼?

是我們出生和成長的家庭

他對我們的影響是伴隨一輩子

也就是說你生氣的時候習慣逃離現場,你爸爸是這樣,你的爺爺也可能是這樣,你的孩子也說不定也會這樣。

所以我們該了解我們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中的影響-內部運作系統

原生家庭中也會有顯規則、潛規則

顯規則有:「大人在講話的時候,小孩子不要插嘴」、「晚上音樂不要開得這麼大聲」、「不准超過12點回家」等等。

潛規則則不同,這些規則是不能公開承認或是討論的,例如:小孩子生氣時不能發怒,但可以安靜。當你生氣時請回到房間自己處理自己的情緒。

家庭的規則與相處模式同樣也會帶到你新的關係中。

舉個例子有兩對夫妻

一個家庭…另一個

問題來啦 ,這樣關係爭吵可想而知會無限上綱

喬:「如果她是愛我的,就不該對我大吼大叫,她應該體貼我一點,愛情又不是整天拿來吵架的。」

薩拉「如果他是愛我的,就應該關注我關心的問題,而不應該是對我不理不睬,更不能對我進行壓制,他應該更體貼點,愛就是要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感受,就算是爭吵也要溝通清楚!」

夫妻二人都認為自己在愛著對方,對方卻不愛自己。

他們都認為自己處理家庭矛盾的方式是正確的,是對方破壞了婚姻。

所以各位BOOK們,你們呢?原生家庭裡的“潛規則”,你是不是也把它帶到了新的關係上?

原生家庭中的影響-缺乏愛

好,再舉個例子,很多家庭小孩從小會缺乏愛

長大後就容易產生強烈的幻想,幻想有一個「特殊的人」給自己帶來美好的生活。

愛上的是這個伴侶,給自己帶來想像中的感覺;但哪有那麼輕鬆就讓你遇到白馬王子白雪公主,我們都知道這種人很難存在,看看你身邊另外一半就可以得知,交往時都覺得最方多好、交往後臉被打醒、回歸樣貌後,就會發現差異

舉個例子:

我有個朋友他的童年很不快樂,父母常吵架,所以她認為之後一定要找一個穩定、快樂的家庭。

結果好死不死她最後嫁給一個男的,姑且稱他為尼特男,一個性情孤僻的獨生子。他很不合群、也不喜歡養兒育女、不喜歡家庭生活,尼特男只是想要找個人照顧他、崇拜他罷了。

兩人對彼此的期望都截然相反,這樣就算了,你把我打回原形也就罷了,但是當家庭出現爭吵時,他們都用原生家庭的方式處理衝突,完了第二波,你不是我要的樣子也就罷了,你連吵架也都不是跟我在同個星球上,結果最後變成啥我那朋友越來越像他所憎恨的白爛母親,而尼特也越來越像他那冷漠的父親外遇爸。

而他們9歲的女兒所說的話跟我朋友一模一樣,就是想要有個穩定、快樂的家庭。可怕的現實是她跟男朋友的交往模式,卻他母親跟父親交流的方式完全一致。

其實他們這種期望的基礎是在於他們各自童年未能滿足的需求。他們結婚時,理所當然以為對方會提供自己所需要的東西,他們往往堅持對方滿足他們想要的需求,互相指責、希望對方做出相應的改變。

你的相處方式,被植入你的原生家庭作業系統;妳男友、老公被植入他的原生家庭作業系統。

當你了解、察覺自己原生家庭的負面、或是錯誤,想要在進一步擺脫這些影響的方法就是成為一個「分化」成功的人

分化成功的人

心理學有一個名詞叫做「分化」,「分化」好的人就是情感上成熟的人,他可以在情感上跟別人親近,體會別人的感受,同時還可以不被別人的意見、評價所左右。

也就是在跟他人的關係當中,保持既親密又獨立的狀態。而只有這些分化成功的人,才可以真正地做自己。

分化成功的人有以下兩樣特徵:

第一、有目標指向性

這樣的人知道自己是有價值的,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什麼東西對自己是重要的。

他們敢於真實地表達自己的需要,也能夠接納別人的差異。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而不需要得到別人的認可和讚許。

這種目標指向型的人,因為真誠,更容易與別人建立最真實的情感,而那些使用太假的人,使用過多偽裝、無法表達自己真實感受的人,反而不容易建立更深層的人際關係。

第二、能夠區分思考與感受

分化良好的人能夠保持清晰的邊界,他能夠清楚地區分什麼是別人的感受,什麼是自己的感受。

他不會失去自己的感覺,也不會因為別人的感覺,而否定自己的感覺。

而在溝通上會採取不指責的態度,不把自己的想法強加在對方身上。

例如:一位背著另外一伴跑去買包包的妻子會說:我不跟你講是因為,反正你都會拒絕我買東西!

這就是以自我的想法去認定、怪罪對方。

但如果我們能夠真實表達自己的感受時,就會說:你不同意我買包包,我會感到很難過。

差異就在於,一個是自己感覺很難過,以這個感受的想法去怪罪對方,一個是單純表達自己的感覺,不預設對方的立場。

期待我們都能成為分化成功的人!!不要當尼特族或媽寶。

結語

好啦,當然這本書後面還有詳細的步驟教我們,礙於影片長度不能一一講解,裡面包含了,透過畫家族譜、對家族的人提問,了解對方在想什麼,正視家庭的問題等等有更細項的解說。

書中作者原本對自己的母親也感到很不諒解,透過這些步驟,他重新對母親刮目相看,並且可以去了解她的行為背後的動機,也讓家人的關係獲得大幅的改善,不只如此,作者與妻子的關係獲得了很好的調整。相信你也可以。

解決分歧,從改變自己著手。可以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他人,但不要強迫對方改變。

既然父母是我們不能選擇的,但我們可以選擇更好的和他們相處。理清原生家庭中的各種關係,以及對自己的影響,汲取它們給予的養分,摒棄不好的因素。

最後要問book們問題是:你的原生家庭是如何呢?

Footer Top De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