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I會不會取代你的未來? 《今日簡史》

各位BOOK,如果你現在學的專長、技術,將在未來被AI取代,那你們會怎麼選擇改變呢?

像是汽車剛問世的時候,一樣被馬車車夫詬病,但後來呢?

嗨,book們,這裡是閱部客,我是水豐刀

這是閱說書61集,今天我們要來介紹的書就是《今日簡史》

這本書,作者哈拉瑞,也是人類簡史、未來簡史這兩本知名著作的作者,任教於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歷史系,全球矚目的新銳歷史學家。

它談到21世紀你需要知道的21堂課,從教育、工作、價值觀等等來談。

今天從書中我想談一個主題:

你真以為有「自由意志」?還是你聽的只是演算法?

不管你是學生、上班族、主管等等你們都會遇見,未來AI將會取代超過一半以上的工作,不管你在不在乎、缺不缺席,這件事是必然發生,世界不會因為你的不了解而停止改變。

過去機器人對我們而言,主要是取代我們的身體能力,你可能都有參觀過工廠,自動化替代了大量的人力。

但是…人們在另一個能力上還是遠超過機器,那就是認知能力

像是服務業的工作,需要的是人類獨有的認知能力:像是學習、分析、溝通,特別重要的是理解人類的種種情緒。

然而,目前的世界人工智慧,也就是AI,已經在越來越多的認知項目上超越人類,包括理解人類的情緒。

AI不只是讓電腦運算的更快、更聰明,AI搭載了生命與社會科學,透過演算法了解哪些生化機制在支撐人類的情感、慾望與選擇,進而可以分析我們的行為,預測我們會做的決策,最終取代掉、司機、銀行經理、律師等等。

我們從選擇食物到伴侶,都不是出於過於神秘的自由意志,而是數十億神經元在瞬間計算各種可能性的結果,「人類直覺」其實只是「辨識模式」罷了。

所以那些優秀的律師、銀行經理,對談判、投資交涉並不是什麼神奇的直覺,只不過是辨識出了某些一再出現的模式,於是能夠拒絕無力償債的借款人、或是戳破心懷不軌的騙子。

當然人類的生化演算法距離完成還需要走一段路,人類喜歡走捷徑、根據不完整的資訊去找解答,而人大腦的迴路也顯得過時,適合過去居住的非洲大草原,不適合都市叢林,也難怪優秀的投資家、律師也會犯下愚蠢的錯誤。

情緒也不是什麼神秘反應,只是生化反應過程的結果,在不久後,只要機器學習演算法,分析身體內外各種感測器所傳來的生物統計資料,就能判斷人類的性格類型和心情變化。

你認為你自己有自由意志嗎?

試問自己: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

假設我們每天遇到的各種機構、企業、政府都能了解或是操控我們的內心世界,你還會認為自己有「自由意志」這個東西嗎?

醫學領域已經是如此了,我們人生中的醫療決定,不是出於我們自己覺得自己是否健康,甚至也不是以醫師做出的什麼診斷,很多是以「比我們了解自己的電腦,得到的測驗結果來診斷」,電腦的診斷效率越來越高,甚至再過十幾年,就可以做到24小時監控身體健康狀態。

早在我們感覺不舒服之前,由機器人偵測到流感、癌症蠢蠢欲動,就可以先給出按照個人的DNA、體質最適合的療法或是服藥方案。

這些事情對我們來說看似遙遠,但實則不然,最近實際就在我身邊發生,我認識了一位朋友,它開的公司是做AI雲端面試,他們提供服務給各大企業來使用,據我了解許多台灣最大的幾間公司還有海外的公司諸多都是使用他們AI雲端面試的客戶,而實際上這套AI也透過學習與累積資料越來越厲害,在面試的過程它可以偵測每位面試者的臉部表情、眼部、人類肌肉動作等等細部資訊,來判讀生化資訊選人,比人類選的將會更精確可靠,已經有大數據偵測說哪種的面試者實際是優秀的,提供人資做選人參考。

當這位朋友在分享她的公司後,馬上就有人提問:那這樣買你AI的人資,會不會很容易以演算法的判斷去選人呢?會不會就不自己選了?

這位朋友就說:沒有呀,它可以當參考,不一定要按照AI的判斷做決定。

最終的選擇權還是在那位人資身上。

當下我心裡就想:就算那位人資、認為大數據的資料庫比不上自己看人的眼光好了,但是,後面以自己眼光選的人出現問題,而被歸咎責任時,他會不會不再願意相信自己,而傾向讓AI做決策了呢?因為當發生問題後,只要說是AI推薦的人選就好啦,這樣可以減低自己的責任,也可以變得更輕鬆。

回到正題,你可以躲著自己、同學朋友,但你躲不掉,亞馬遜、GOOGLE,每當你瀏覽各個網站、看個影片、刷著社群動態,那些平台都會偷偷監控你、分析你、收集你的習慣。例如:你最近要去日本,因此搜尋關於日本自由行的網站,但當你查好資料、做足功課後,你會發現你所到各個網站上到處都是關於日本的廣告。

再舉個例子:想想你平常習慣在YouTube上看影片,但是,你知道YouTube知道你看過的每部影片嗎?

不管是色情或是正向,它都透過演算法持續追踪你,並根據你的喜好推送你可能喜歡的影片,或許它都比你更了解你自己究竟喜歡什麼,你的時間也被演算法推送的影片所佔滿,你以為是自由意志下選擇的產物,但實則不然。

現今,隨著我們越來越依靠Google找答案,雖說我們以為是我們靠自己的搜尋能力來找答案,但今日的「真相」卻是,由GOOGLE搜尋排名最頂端的結果來定義。

你覺得這是真正的真相嗎?

一旦我們的決定都是交給演算法來作處理,最後我們也就失去為自己下決定的能力。

我們該具備怎樣的思維?

與其忙著擔憂人工智慧對我們的負面影響,是不會提升我們自己存在的意義。

不要把時間浪費在將AI當做假想敵,它會減少了自我提升的時間。

與其想著如何不被取代,不如思考著

「若AI取代了我那枯燥無味的工作,我能夠做哪些更有趣、更有意義的事?」

所以以下我給出學生、或是上班族們在面對未來需要了解的幾件事情:

1.教育需要改變

現在,我們學的各種科目技能,絕大數到了2050年再也沒有用途。

目前的基礎教育基本上都是屬於「填鴨式教育」,這種教育方針在過去是說得通的,因為過去資訊量本來就不大,網路也不發達,只是需要培養一批又一批的專業勞工;但AI的發展與教育的停滯,將會在未來產出一批大量的「無用階級」,因為你現在的所學,未來很可能被AI取代。

所以我們該教孩子什麼?許多教育專家認為,學校應該別太看重特定技能,而是要強調通用的生活技能,應該教四個能力,批判性思考、溝通、合作、創意;到了2050年,人類不僅需要發明新的想法與產品,最重要的是一次又一次重塑自己。

2.願意花費時間

現在只需要你點一下,所有資訊便會湧現,但是免費的最貴,很多免費的資訊往往夾雜著錯誤或是最淺顯的內容,如果你真的想要了解一個領域,最好的方式是查找論文、閱讀相關的科學文獻、接受無趣的內容反而更能幫助你,要讓自己願意浪費時間深入學習事情。

3.判讀資訊的能力

21世紀是我們被大量的資訊所淹沒的時代,而審查資訊的機制沒有去做好良好的阻隔,反而是忙於散步錯誤的資訊,假新聞橫行或是農場標題等不重要的事情來分散我們的注意力,所以真正需要鍛煉好判讀能力,像是我平時自己會透過反問為什麼會這樣,去從理性面找出論點去支撐,而非以為外界資訊或是專業人士講的都是對的去做判斷。

4.認識自己

幾千年來,大家都不斷提倡要先認識自己,到了現在21世紀,這項建議的迫切性更是前所未有,我們有百度、google爭先恐後的都想駭進你,駭進你這個生物作業系統中,他們緊盯著你,盯著你去了哪裡、買了什麼、遇見了誰,過不了多久,演算法就會監視你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靠著大數據與機器學習,它對你的了解會越來越深。

等到演算法比你更了解你,它就能控制你、操縱你,你就會像是主演了《楚門的世界》一樣,我們拱手將「自由意志」交到了「演算法」手上,所以你要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為什麼做決定,喜歡什麼,有意識地觀察自己的情緒反應。

在古時候是擁有土地的人成了貴族,近幾世紀是擁有機器與商業的人成了資本家,現在是擁有資訊的人可以掌握一切。

最後關於這個主題:你真以為有「自由意志」?還是你聽的只是演算法?

認識自己無疑是必要的,作者哈拉瑞在這本書中最後一堂談到身為人的價值「不是宇宙給我意義,而是我為宇宙賦予意義」,重新認識自己,給予這漫長的人生「我」想要賦予的價值。

最後,引用李開復說的:

人工智慧的確可能取代了我們眼前的工作,造成當前社會的挑戰與改變,然而,它也可能是一個將我們「從工作中解放出來」的契機

當我們回頭再次掌握了人性,或許人工智慧,給予的是我們真正「做為一個人」的可能性。

最後要問book們問題是:請問你覺得AI的進步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Footer Top Deco